常德新媒·爱常德网

关注微信公众号【新媒数字】,定时推送最懂常德的生活资讯。

手机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快捷登录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开启左侧

《诗情画意说常德》②宋玉与常德

来源: 湘声常德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2023-5-4 20:08:30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社科联界别委员工作室《诗情画意说常德》系列短视频②“宋玉与常德”。


相传宋玉是屈原的弟子,他的成就虽然难与屈原相比,但他是屈原诗歌艺术的直接继承者,在他的作品中,物象的描绘趋于细腻工致,抒情与写景结合得自然贴切,在楚辞与汉赋之间,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。所以后人多以“屈宋”并称,可见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。宋玉的作品,最早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载,有16篇。现今相传为他所作的,《九辩》《招魂》2篇(见于王逸《楚辞章句》);《风赋》《高唐赋》《神女赋》《登徒子好色赋》《对楚王问》5篇(见于萧统《文选》);《笛赋》《大言赋》《小言赋》《讽赋》《钓赋》《舞赋》 6篇(见于章樵《古文苑》);《高唐对》《微咏赋》《郢中对》3篇(见于明代刘节《广文选》)。但这些作品,真伪相杂,可信而无异议的只有《九辩》一篇。

宋玉与常德_0002.jpg
市政协委员、学联委副主任易蓉

九辩(节录)

悲哉,秋之为气也!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。憭栗兮若在远行,登山临水兮送将归。泬漻兮天高而气清,寂寥兮收潦而水清。憯悽增欷兮,薄寒之中人,怆怳懭悢兮,去故而就新。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,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,惆怅兮而私自怜!

宋玉与常德_0003.jpg

《九辩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。它把秋季万木凋零、山川萧瑟、肃杀寒凉的自然现象,与诗人怀才不遇、平生寂寞苦闷和怨愤有机结合起来,反复咏叹,凝结着一股排遣不去、纠缠不清的悲剧气。自宋玉始,诗词中的悲秋之风便弥漫不散,悲秋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母题之一,成为后代人们学习的典范。正是因为宋玉才华超群,被楚襄王赐封云泽之田,也就是现常德临澧望城乡宋玉村。公元前255年宋玉被逐出朝廷,隐退宋玉村,并逝于宋玉村。

宋玉与常德_0004.jpg

宋玉的墓地在哪里?据史料记载全国有宋玉墓五处,《人物传记·卷第一·人物》:湖南常德临澧县有宋玉城遗址,有宋玉冢。因年代久远,宋玉的“玉”字掉了一点,后人还一度误认成“宋王墓”,考证来考证去发现原来是“宋玉墓”。有民歌为证:年年四月菜花黄,黄花鱼儿朝宋王。花开鱼儿来,花谢鱼儿去。只道朝宋王,谁知朝宋玉。现在临澧宋玉城还依稀可辨,面积约 6 平方公里,考古证实这是一座先秦古城。四周残留城墙高约 4 米,宽约 5 米,南北城门处发现有绳纹板瓦、简瓦,城区内可见遗物有战国晚期的泥质缸罐等。城址四周有护城河环绕,水面最宽处 20 米。城址临近道水,四周约 10 公里间,有多处大型楚墓群。城内西北角有《九辩书院》遗址,为清代中叶临澧大财主蒋明试捐建。城东门外 100 米处有宋玉庙遗址,再往东 1000 米处有宋玉在此观花的看花山,在 1500 米处的浴溪河边有宋玉墓,往西 500 米处有宋玉放舟的放舟湖。现在临澧还依然有看花山下著《九辩》、方舟湖中编《楚辞》、浴溪河杏坛施教的传说。这是先贤的光辉,也是常德的骄傲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大神点评1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

湘声常德 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

0
粉丝数
46
帖子数
业务洽谈 文章投递 寻求报道
电话咨询: 0736-7229393
关注微信